摘要:本文以1992-2017期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HistCite和CiteSpaxe软件对近三十年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论文通过引文分析、共词分析和共被引聚类分析等方法厘清了该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发现,研究热点集中在学习者内部因素分析、词汇与写作技能的学习、移动技术与教育游戏的应用、计算机中介交流等方面,研究前沿主要包括任务设计、元分析、情景语境及教师职前准备等。
0.引言
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深刻影响着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外语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子集,其发展对于国家深化改革、加强对外交流与推动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新世纪以来,基于信息技术的外语教学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的主要实践方法(胡加圣,陈坚林 2013:3)。为准确把握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发展的动态和方向,促进我国外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本文采用信息可视化方法,结合定性分析,系统梳理了1992-2017年间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文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合集范围内选定SSCI、A&HCI、CPCI-SSH作为文献来源,构建如下检索式:TS=(computer OR web OR net* OR online OR cyber* OR *media OR mobile* OR technology)AND TS=(“foreign language*” OR “second language*”)AND TS=learn* OR teach* OR education*),其中TS代表主题,语种限制为“English”,文献类型限制为“Article”,时间跨度设定为“1992-2017”共26年,范围限定在“教育学(研究)”或“语言学”范围内,共获得1450篇文献的题录信息。通过人工进一步核查,去除明显不符合本研究需要的记录,筛选获得文献981篇,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采用HistCite 软件与CiteSpace(5.1.R8)软件进行相关分析。HistCite软件用图示方式展示某一领域不同文献之间的关系,可以快速帮助研究者绘制出某个领域的发展历史,定位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CiteSpace是一款科学文献信息可视化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该软件主要用于学科知识领域演进的可视化、辨识和探测学科知识领域研究热点(Chen 2006)。
本研究以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HistCite对发文数量、高产国家、作者与机构等情况进行初步统计与分析,掌握本研究领域的总体发展态势。再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样本及其引文进行描述统计和数据挖掘,获得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统计结果和知识图谱,结合文献的进一步梳理和研读,对本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02.1 总体发展动态
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的总体趋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知,1992年以来,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初始发展期(1992-1998年)、平稳发展期(1999-2007年)、高速发展期(2008-2017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的研究实践越来越向技术研究深处、细处拓展。国际视野下的CALL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孙凤兰,胡加圣 2014:52)。2008年以后发文量显著增长,发文量较多集中在2011年以后,2016年达到峰值。发文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多媒体应用的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吸引了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研究者的注意力,深刻影响到外语教学领域。(2)研究内容广度的进一步拓展。从在线语言学习环境研究、移动学习、计算机为媒介的远程合作学习到在线的教育游戏与虚拟世界的研究等,外语教学研究领域越发广泛。(3)期刊数量的增加。刊载信息化外语教学期刊的数量从1992年的4种发展到2008年的20种,到2016年达到32种。另外,Wos数据库自2008年开始收录期刊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也是发文数量显著增长的原因之一。该杂志主要刊载计算机应用于语言学习、教学与测试方面的论文。
共引分析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定量地解释学科的结构、亲缘关系和演化规律(陈悦等 2014:15)。了解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内的高共引文献有助于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基础与变化轨迹。利用CiteSpace对研究样本的参考文献进行共引分析,手工合并重复记录,提取了研究范围内共引频次前10的高引文献,见表1。列维·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专著《社会思维》(Mind in Society 1978)概要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发展理论,将这一理论框架应用于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游戏发展,并考察了其对教育的影响,其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SCT),又称文化一历史理论(Lantolf & Thorne 2007:201),对西方的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克恩(Kern 1995)评估了法语学生的口头讨论与基于网络的互动式文本会话两种形式产生的语篇数量和特征,发现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组增加了交流的回合数量,使用了比口头讨论更丰富的语篇形式。沃舍尔(Warschauer199)证实了相对于面对面交流,计算机中介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显著改善了语言学习者参与交流的平等均衡性;沃舍尔(Warschauer 1997)基于文本、交谈和学习间关系的社会文化分析,引入概念框架来理解计算机中介交互作用,探讨了计算机辅助协作式语言学习的现状和特点。布莱克(Blake 2000)评述了提供模拟对话的西班牙语训练软件的设计理念,并评价了其教育功能,一定程度上,它代表了本领域前期对于单机语言训练程序效用方面的关注。朗(Long1996)分析了语言环境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丘与普拉斯(Chun & Plass 1996)介绍了不同类型媒体的注释在词汇习得方面的成效。佩莱蒂耶里(Pellettieri 2000)阐述了基于同步网络的口头交流活动在发展词汇、语法和语义等能力方面的作用。卡佩尔(Chapelle 2001)在本领域内第一次同时研究教学、测试和二语习得研究三方面,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通过计算机辅助二语学习、测试和研究三方面的回顾,探讨了计算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为本领域提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上述高共引文献的分析可知,本领域积极吸收了社会文化理论、二语习得等其他学科与领域内的成果来构建理论框架。高共引文献的发表时间大体上处于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初始发展期甚至更早。早期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为本领域的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引领和导向作用。本研究使用CiteSpace的共词分析(利用大量文献中共同出现的关键词对反映文本关键词间的关联强度,进而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和主题结构的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功能,对研究样本的主题词进行提取,从中发掘研究热点。时间切片设为2年,节点类型为Term,每个时间切片阈值选择Top30。对生成的共词网络按频次排序,排除部分不具备分析意义的主题词如语言学习或教学(Language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等,选取频率大于5的主题词进行归类,共分为研究方法、学习者、基础、语言技能、学习过程、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共八个类别,见表2。其中,后七类是具体研究内容。表2中研究方法类别主题词“Experimental Group”和“Control Group”合计频次高达131,说明当前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的主流方法是实证研究中的实验对比研究。实验研究主要表现在对比传统技术,各种新技术在改进语言技能学习效果、提高语言教学方面的成效,分析利用技术进行外语教学的影响因素。斯托克韦尔(Stockwell 2007)对2001-2005年相关文献的统计显示,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中的占比为51%。另外,“Qualitative Data”“Qualitative Analysis”“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Discourse Analysis”等表明质性研究也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中,半结构化访谈与话语分析两种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从表2中发现,1992-2017年期间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习者、基础理论、语言技能、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的研究等方面。结合对文献的研读,逐一分析各研究热点如下:第一,关于学习者的研究最为突出。此类研究的主题词包括两个方面:普遍意义的外语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个体因素。L2 Learners、Efl Learners和Language Learners的频次高达173,这表明上世纪90年代教育研究领域受(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为中心这一思潮的影响,研究者们将学习者作为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另一方面,“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Efl Learner)”频次达59,例证了在国际外语教学中,英语作为外语或者二语占有突出的地位。学习者的信念、动机和情感等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如何理解、联系和回应学习语境,以及他们能够与学习语境构建何种交互(White 2009:105)。表2中关于学习者的其它主题词进一步细化了学习者各项内在因素,如学习者认知、积极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体验和学习动机等。学习者认知、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策略及最终的学习体验。对“学习者认知”的共现频次和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发现,2010-2017年间,每隔两年计,共现频次依次为6次、4次、5次、6次。由此可知,自2010年后本领域的研究者十分关注学习者对于外语学习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看法,如学生们对待电子化阅读、基于维基的合作写作、手机的利用、混合式学习等态度都是近年来重点研究的内容。第二,本领域研究主要涉及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等。“Target Language”“Native Speakers”“First Language”和“Corrective Feedback”均为二领域的主题词,合计频次达156,充分说明二语习得理论和方法是信息化外语教学活动与研究的基础之一。Chapelle(2009)认为“对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开发者与研究者来说,其务实的目标是鼓励自己去思考二语习得的各种理论方法”。领域内著名学者Warschauer等人均具有二语习得的学术背景。二语习得研究和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合,该领域在发展中借鉴、参考了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成果。认知负荷理论作为建立在认知资源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流行理论(Spector et al. 2014:26),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的关注。第三,语言技能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技能为导向的语言教学仍是课堂和自学的普遍方法,信息化外语教学也不例外。从表2中看出,语言技能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词汇、写作、阅读、听力与口语能力。其中,关于词汇学习的研究最为突出。“词汇学习(Vocabulary Learning)”与“词汇习得(Vocabulary Acquisition)”的共现频次合计达46,引用频次逐年攀升,从2006-2007年开始的3次到2016-2017年达16次,对其相关文献分析后发现,词汇学习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多媒体注释、在线文本阅读、智能手机和多模态呈现等工具与形式。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外语写作的研究占第二位,频次合计达29,相关文献分别涉及基于维基、博客和社交媒体等Web2.0应用方面的研究。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相关文献主要涉及电子书籍的在线/离线阅读、注释阅读/翻译系统、基于任务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语料库等。听力技能训练研究包括利用带字幕的动画/视频等。而口语能力训练的研究相对偏少,主要集中出现在近8年中,包括计算机中介的同步语音交流及手机等设备。第四,学习资源研究也是本领域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整体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具体的学习资源与工具。整体性学习环境研究的文献,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多媒体学习环境、基于任务/学习目标的在线语言学习、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在线游戏与角色扮演等。具体的学习工具与资源利用研究中,智能手机这一全新形态的应用研究最为突出,合计频次达28次,集中在2008-2017年期间。从研究热点中的语言技能研究可以看出,手机被广泛应用于词汇、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体现了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迪曼、奥恩与盖迪克(Duman,Orhon & Gedik 2015)证实了移动语言学习自2008年开始快速增长,其中,手机在词汇学习中应用最多。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语言教育功能研究在本研究领域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第五,学习活动研究中突出的热点内容包括计算机中介交流、数据驱动式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计算机中介交流主要指通过电子设备(特别是计算机及应用进行交流活动。计算机中介交流可以按两个维度划分,时间上可分为同步或者异步两种形式,按形态可分为文本、音频或者视频(Hubbard 2009:9),以即时消息、电子邮件、聊天室、在线论坛及社交网络等为表现形式。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交流方式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显而易见的信息交流便利性,故对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效应研究在该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料库应用和语汇检索为代表的数据驱动式学习,挑战了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外语教学理念,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甄凤超 2005:19)。另外,主题词“显著差异(Significant Difference)”的高频次体现了研究者对于信息化外语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的重视。课堂教学中较突出的热点是“教学启示(Pedagogical Implications)”和涉及任务语言教学的“任务类型(Task Type)”。前者表明研究者越发注重其研究结果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后者则显示出任务型语言教学(学习习活动与研究中,研究者对任务类型的区分比较关注。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技术运用凸显了扩展任务定义的必要性,因为学习者参与任务型学习的情况不再局限于物理意义上的课堂(Ziegler 2016:139)。知识基础是由共被引文献集合组成的,而研究前沿是由引用这些知识基础的施引文献集合组成的(李杰,陈超美 2016:77)。为了廓清研究前沿,本研究使用了CiteSpace文献共被引分析功能。项目属性中回视年数属性值设为8,时间切片为2年,阀值选择Top 30。生成的文献共被引网络聚类视图如图2所示。图中使用了对数似然率算法从施引文献的索引主题词中提取聚类标签名称。Q值为0.8211,S值为0.7982,团体结构显著,聚类具有高信度。图2中共有13个聚类。其序号代表着聚类规模,序号越靠前,聚类内文献规模越大。依次是#0聚类“任务设计(Task Design)”(48篇)、#1相聚类“元分析(Meta一analysis)”(36篇)、#2聚类“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35篇)、#3聚类“注释(Glosses)”30篇)、#4聚类“合作/胁、协作式学习(Cooperative/Collaborative Learning)”(28篇)、#5聚类“二语写作(Second Language Writing)"(28篇)、#6聚类“第二人生游戏Second Life"(23篇)、#7聚类“注解(Glossing)”(18编)、#8聚类“访谈(Interview)”(18篇)、#9聚类“反思性写作(Reflective Writing)"(17篇)、#10聚类“教师职前准备(Pre-service Teacher Preparation)"14篇)、#11聚类“输入强化(Input Enhancement)"(11篇)、#12聚类“高等教育(Past-secondary)"(9篇)。各聚类i态颜色的色温代表看聚类研究文献的平均车份。色温较冷的聚类其文献平均年份离现时较久远,色温高的聚类,其文献离现时近。其中,#2聚类、#1聚类、#0聚类、#10聚类是距现时较近的前沿,除#10聚类外,其他的聚类文献规模均较大。本研究在对聚类包含文献的考察基础上,分析前述四个聚类所代表的研究前沿,其它聚类限于篇幅不作一一分析。#0聚类“任务设计”。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应用语言学界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黄建滨,王海啸 2008:67)。从前述课堂教学的主题词分析中也可看出,这一教学法是近年来外语教学活动中的热点。任务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环节,涉及对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安排,是实施任务语言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效。任务设计影响的变量较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最复杂,成为近年来本领域的前沿内容。该领域内涉及这一前沿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任务的外语教学活动与环境设计:二是影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因素。研究文献案例包括:远程合作中匹配语言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方法、数字化教育游戏中动机因素、多模态环境下的任务设计等。#1聚类“元分析”。元分析作为一种定量的文献回顾分析方法,来自心理学界,已成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也为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者所采用。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研究人员,就像应用语言学的其他领域一样,将元分析作为综合研究结果的一种手段……涵盖了从超文本注释到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再到基于游戏的学习主题(Lin 2015:261)。本研究样本中使用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的研究案例包括:基于文本的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SCMC)、计算机中介交流与外语学习的实证性联系、SCMC相对于面对面交流的实效性、CMC在口语训练水平上的作用等。#2聚类“情景语境”。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情景语境”的概念,推动了语境理论的发展。尽管对于情景语境一词,学者们有不同解读,但语境中的情景因素(如参与者、场合、媒介、话题等)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仍然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一些语言学家早就认识到情景语境对语言学习和理解的作用。从情景语境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案例包括:小学外语写作课程中移动设备的运用、基于游戏的移动学习环境中听力与口语技能的训练等。#10聚类“教师职前准备”。信息化外语教学的跨学科属性决定了外语教师需要具备整合的技术知识、教学知识与学科知识,即外语老师的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结构。近年来,国外有关教师TPACK及其技术自我效能的研究比较丰富,其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王琦2014:14)。外语教师不仅需要转换观念、了解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更需要发展选择技术方面的知识以及通过语言教学知识对其进行整合的能力。涉及职前外语教师的研究文献案例主要包括:职前外语教师关于网络教学内容知识的自我效应观念、关于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认知、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就技术知识的交流等。本研究基于WoS数据库,借助文献分析工具对近三十年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世纪90年初,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初始发展期、平稳发展期、高速发展期,近年来研究数量激增,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该领域采用的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占主导地位,同时辅以一定比重的质性研究方法,跨学科的话语分析与半结构化访谈法的利用近年来也越来越多。从该研究领域持续关注的热点上看,研究者最为看重学习者因素研究,有关认知、态度、动机等学习者研究持续增长:二语习得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影响相当大;词汇与写作技能训练最受关注,口语能力的研究相对偏少:手机应用与教育游戏研究在学习资源研究中最为热门:学习活动研究中计算机中介交流,尤其是同步计算机中介交流占据突出地位;该领域也比较关注研究成果对于教学活动的反馈以及任务型语言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该领域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加之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使得该研究领域广度进一步得到了拓展,其研究前沿充分体现了作为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特点:近年来比较明显的研究前沿涉及任务设计、元分析、情景语境及教师职前准备等。本研究对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文献的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进行梳理,有利于国内研究者了解国际信息化外语教学发展动态,也为我国本土化的信息化外语教学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原文载于《外语研究》2019,(1),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章。
本文来源:外语教师研究与专业发展 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中国外语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9)
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如何培养?
语言景观与语言教学:从资源到工具
外语教学高被引论文TOP10排行榜